小朋友學語言?兒童學語言?
很多人相信,其實任何年齡段都可以學習英語,而在2到12歲的學習黃金年齡,越早學習優勢越大,年齡越大障礙也越大,發音也越難準確。
兒童在四歲前,大腦對語言處於高度敏感階段,對語言的掌握不是通過語法等邏輯分析方法進行,而是整體吸收,因此學得快。加上少兒時期的孩子還沒有自己的獨立意識,他們的行為更多的是模仿周圍人的形態。
所以少兒時期就對孩子進行第二語言的教育,更容易讓他們養成習慣。
小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比大人強,不是因為學習能力更強,而是孩子們的模仿能力更強,也有更強烈的表達慾望。
兒童時期,小孩子如同白紙一般,給孩子越早提供標準正確的聽力環境,這些資訊就會被儲存在布羅卡斯區,隨著長年累月的積累,會越來越多,英語的聽力對孩子來說就會更熟悉,不假思索就能知道其中的意思。這也是年紀大了聽力訓練難的原因。
那麼,無法在青春期前學習語言的話,之後便幾乎不可能達到母語人士的程度了嗎?
不是,只是會較困難,但若經訓練,成人都能學會新語言。
關於成人是否能學會新的語法的爭議,Johnson及Newport在1989年曾發表一項研究,調查46位在不同年紀從韓國及中國移民到美國的受教育移民,研究者讓他們檢視276個句子的語法。結果發現,移居美國的年紀在17歲以下時,年紀越輕,表現越好;但移居美國時若已大於17歲,年紀間就沒有顯著差異。
這項研究在發表之後便引起很多爭議。Birdsong及Molis(2001)針對61位移居美國的西班牙文人士進行了相同的研究。其結果與Jonson及Newport類似,但語言學習的臨界年齡是27.5歲,比上述實驗的17歲多了整整十年。同時年紀較長者亦可能達到接近母語的程度,13位較大才移居者的正確度達到92%以上。
這項研究顯示,年紀較大也能夠正確學習語法,而且除了移居時的年紀之外,尚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語言學習的成果。
除了年紀,其他因素也可以解釋語言學習能力的魔芋,如情境、個性、語言刺激等等。舉例來說,一個人的語言程度和他所接觸到的語言刺激頻率比較有關係,語言刺激比他在某個語言環境的居住時間更重要。
其他研究也指出以下關鍵因素:社交能力、認知能力、動機、運用認知能力學習語言的技巧、使用語言的頻率、以及語言在社會情境中的重要性。
事實上,若成人學習者能善用以上因素,將會有很好的學習效果,教師也可以利用上述原則設計教材。由此可見,經過訓練成人能學會新語言。一般人認為在青春期之後無法學習新的語言,而兒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學習新的語言。這種看法確實會阻礙語言教學與學習,讓語言學習成效不彰,所以又更加深一般人對關鍵期的信念。
成人網上語言課程
成人網上語言課程,按此了解詳情。
